1941年1月6日,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000余人,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森利网,遭到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。
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去谈判被扣押,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,副军长项英、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,只有2000多人成功突围,这就是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。
皖南事变爆发后,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,规模比原来的新四军还要大上4倍!经过数年发展,新成立的新四军总共达到惊人的9.6万多人。
那么,新四军为何会在皖南事变结束后不久,总人数骤增至约10万人左右呢?
新四军与八路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。1937年7月,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,第二次国共合作,全国形成抗日统一战线。为了消除隔阂,加强国共双方的合作,毛主席、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,将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地方游击队,改编为“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”。(新四军)
展开剩余80%1937年12月25日,武汉汉口大和街26号成为新四军军部第一处驻地。1938年,新四军军部迁往云岭地区;1939年1月,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队干部举行元旦同乐大会,蒋介石此时任命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。
1939年2月16日,叶挺与周恩来来到云岭地区,向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,嘱咐新四军的全体指战员要在大江南北全面展开敌后游击战争。
1940年,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,蒋介石遂加大“攘外必先安内”力度,掀起了抗战时期第一次反共高潮。1940年中下旬,新四军在江西、江苏、安徽地区粉碎了数次日伪军的清剿,全军已经发展至10万人。
1940年10月,国民党政府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森利网,蒋介石秘密下达《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》。1941年1月新年刚过,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,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,只有2000余人成功突围。
1941年1月20日,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,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,刘少奇为政治委员,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活跃于长江南北,进行抗日斗争,同时打击国民党顽固派。
1943年至1944年,新四军军部是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度过的,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各部队大量发展训练地方武装和民兵,坚持敌后斗争。
解放战争时期,新四军与山东军区重组合并。1947年1月,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番号,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组成华东军区。
1949年2月,中央军委决定华东军区机关离开山东南下,另组建山东军区。
可见,皖南事变虽然对新四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,但在党中央、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,新四军全体指战员坚持敌后斗争,发展地方武装部队,人数逐渐壮大。
然而,读者们要注意一点,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约损失了7000余人,这并不是新四军全部武装。新四军名义上是一个军,常常把它和八路军并列,但皖南事变时,新四军实际上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。
第一部分是陈毅带领的苏南第一、第二支队,民间称之为“江南指挥部”;包括徐海东率领的第四支队,罗炳辉的第五支队;彭雪枫的第六支队,加上第二支队渡江北上的第四团改编的苏皖支队,这些统统是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的部队。
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事变爆发时,直接领导的人员9000余人,江南指挥部和江北指挥部合计领导的人员超过了16,000余人。
皖南事变爆发后,党内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,说什么国民党反动派欺人太甚,一定要调转枪口给蒋介石一点颜色看看。
毛主席认为“抗日才是以大局为重的上策”,所以很快统一了全党同志对皖南事变的认识。
皖南事变结束后,新建的新四军总共下辖7个师。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第1师总兵力约11,000余人,下辖三个旅、8个团,是新四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,活动范围为苏中地区。
彭雪枫、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4师、第5师加起来总兵力3万余人左右,包括谭震林、张鼎丞率领的新四军第6师和第7师,加在一起总人数已接近15,000余人。
这么算下来的话,包括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,新成立的新四军总人数达到了9.6万多人,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零散武装。
换言之,新组建的新四军在陈毅元帅的带领下,以突围出来的2000余名骨干为基础,加上江北指挥部的16,000余人,总共就有18,000余人。经过数年的发展迅速不断壮大,新四军总人数发展至9.6万余人左右。
重建后的新四军人员由三部分组成,分别是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,这部分总兵力达到6万人左右;其次就是八路军一部分南下部队,包括黄克诚、罗炳辉、李先念、徐海东这部分,大约2万多人。
以及新四军在皖南、皖北、苏南地区发展的地方部队,这部分人数大约在15,000人左右。
总而言之,新四军与八路军一样森利网,它从小到大,正因为有了群众的支持,才能在一场又一场磨砺中涅槃重生,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全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